• 巴州:抓铁有痕治顽疾 守正笃行促作风

    发布日期:2022-01-28信息来源:巴音郭楞日报浏览次数:0

    抓铁有痕治顽疾 守正笃行促作风

    ——2021年自治州推进作风建设综述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在过去的一年里,巴州纪委监委把作风建设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有力抓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有力监督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紧跟新动向,力纠“四风”顽瘴痼疾

    “超标准公务接待不符合上级有关厉行节约精神”“这张公车派出单登记内容与实际用车情况不一致。”巴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小处着眼、细处着力,由点及面、以点带面,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常抓不懈,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巴州人民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那孜提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购物卡,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样的警钟每逢节假日前都会响起,传递出坚守重要时间节点,纠治“四风”顽瘴痼疾的强烈信号。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巴州通过发送廉政提醒短信、廉政谈话、廉政党课等方式,节前打好廉洁“预防针”,节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节后强化通报曝光,以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守住“底线”、不触“红线”。

    2021年,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节点监督和常态监督相结合,上下联动找问题。始终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情况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和巡察的重要内容,针对易发多发问题、隐形变异问题,立足日常监督,既刹“车轮子”,也查“餐桌子”,还管“钱袋子”,有效提高了纠“四风”监督检查的实效性。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一年以来,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检查1020次,发现“四风”问题119条,查处22起,处理41人,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110件115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9件93人,对“四风”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坚守人民立场,解决民生难点

    “我真没想到,隔了七年的‘落户费’还能退回来,太感谢你们了!”前不久,家住轮台县轮台镇夏玛勒巴格村村民赵伟光从该镇纪委书记李显真手里接过“落户费”,不住连连道谢。

    从不满到舒心,群众的感受,与巴州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生动实践密切相关。

    巴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在突出位置,着眼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及时研判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约谈提醒等方式对症施治,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目前,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161件163人;通报曝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典型案件33批149件。

    在此基础上,巴州按照直查快办、快查快办机制,围绕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和民生领域问题线索,快受理、快登记、快呈报、快调查、快处理、快结案的“六快”原则,及时跟踪督办,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亲民为民的温度、正风反腐的力度。

    坚持标本兼治,扎紧织密制度笼子

    只有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才能管住权力,为作风建设加上“保险锁”。巴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建章立制,用制度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提升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狠下功夫,有效防范了歪风邪气的发生和反弹。

    针对公款吃喝、收送礼品礼金、公车私用、滥发津补贴、大肆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四风”问题,巴州纪委监委进一步健全完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和措施办法,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

    动真格、出实招、见真章。一年以来,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监督检查组403个,开展监督检查1020次,发现“四风”问题119条,查处22起,处理41人。

    作风建设管住了干部的嘴,也让干部迈开了腿,从“酒局”“饭局”的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少了酒气、丢了官气、接了地气、树了正气,不断使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巴州纪委监委将聚焦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更加坚定的政治站位,舍我其谁的政治毅力,刀刃向内的政治决心,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续写新时代巴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巴州纪委监委  古力米热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