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州纪委十届四次全会

    巴州:“问题干部”回炉淬火再出发

    发布日期:2018-10-27信息来源:自治区纪委监委浏览次数:0

    “把我从‘掉队’边缘拉回来,帮我卸掉思想包袱,党组织对我不抛弃、不放弃,让我重新找回自信……”2017年,巴州和静县干部张某因落实总目标不力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面对降级、调离岗位,他觉得“人生无望”甚至一度抑郁。如今,他已调整好状态,作为基层第一书记奋战在乡村振兴的一线。

    今年以来,巴州纪委监委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大力开展对受处分干部的回访教育和转化帮扶工作,积极对“问题干部”“拉一把”“推一下”,让受处分干部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重整行装再出发,放下包袱再攻坚,努力实现“回访一个、帮扶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扎实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

    “解开‘心结’,唤回初心,才能让‘问题干部’重拾自信。”参与过多次“问题”干部回访教育工作的肖芹来说,回访“问题”干部既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错误、正确对待处分,更要为他们鼓劲加油,要为他们分析问题,肯定他们过往的成绩,帮他们找回昔日干事创业的激情,这才是回访工作的重点。

    坚持思想帮扶,着力解开“问题干部”心结是巴州开展回访教育的首要职责。通过与受处分干部单位领导交换意见,与受处分干部本人交心谈心,共同分析犯错原因,引导其正确看待组织的处理,消除不良情绪。同时,将回访教育与排忧解难相结合,积极帮助受处分干部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暖人,解开思想上的“疙瘩”,“问题干部”的心气顺了。

    “回访教育不是千篇一律走过场,而是一堂‘心理疏导解压课’,备好课才能‘对症下药’。”该州纪委监委干部监督室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

    在回访教育过程中,回访干部及时收集整理受处分干部的现实表现情况、所在单位对其所做的评鉴意见、回访记录等材料,建立完善受处分人员回访档案。同时,注重“对症治疗”“因人施教”,在结合回访档案对每名回访对象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分类处置回访工作中发现的情况,对彻底改正错误、工作表现突出的,按期恢复党员权利、解除行政处分,并按规定向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推荐使用;对思想转化不彻底、工作态度消极懈怠的,进行重点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受处分干部“不掉队”。

    此外,该州还积极搭建“暖心平台”,加强回访教育的成果运用。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思想转变明显、工作态度端正的回访对象,在充分征求本人意愿的基础上,积极与组织部门沟通协调,让其再“上岗”或安排新的岗位进行锻炼,重新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该州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领导干部一旦犯错误,党组织严格执纪予以调查,对其教育、惩戒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对其他干部也是一种警示。但是,“惩前毖后”的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回访教育可以让“犯错”的同志卸下“包袱”、解开“疙瘩”,使犯错的同志真心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重拾自信、为民服务。

    截至目前,该州先后实地回访受处分干部1007人,委托回访295人,电话回访144人。其中,9名受到党政纪处分的州管干部、44名受到党政纪处分的县(市)管干部积极调整心态,卸下了思想包袱,以知错悔错的态度,自愿到基层一线“回炉淬火”,接受党组织的“再教育”和“再检验”。(巴州纪委监委  李众旺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