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个人人嘴里都称赞的“老实人”,大家总说“老刘啊,不爱说话,是特别老实的一个人。”从我记事起,他就只爱他的工作,一心只想干好他的工作,对人情世故都不怎么上心,所以大家能夸他的话就只有“老实人”,以至于在高中之前,我都误以为“老实人”是在贬低他。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因为单位有急事就赶去单位加班,把我一个人放在家属区大院里,凌晨两点都没回来。我自己夜里贪玩摔断了腿,家里人都责怪他,小时候我也怪他,拒绝跟他说话,他什么也不解释,还是热爱着他的工作。
到我上初中时,父亲的单位面临破产重组,父亲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堂堂的大学生,学历不差能力也不差,就和朋友们搭伙出来创业,而妈妈经过重组留在了新单位。那时的父亲意气风发,对自己的事业怀揣着满腔热情,剑走偏锋,选了个当时并不热门的行业,想着自己开疆扩土,大干一番事业。可生活并不是戏剧,也没有那么多的好运气,最终父亲的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我还记得,公司倒闭那天,父亲只带回来了两盒A4纸,和一把8成新的办公椅。
可能是因为父亲老实,也可能是他真的能干,在公司破产两个月后,就有北京的一家公司联系了父亲,说要在焉耆县盖一间新厂,主要做生物科技,希望父亲去负责基建。从那天开始,家里逢年过节人越发多了起来,人家给我的红包他都笑着拒绝了,只说孩子爱吃水果,水果留下就行了。可其实,我并不爱吃水果。
在我踏上高中的校门时,叛逆期也随之而来。和母亲没法好好说话,和父亲更是无话可说。在高二下学期时,经过和父母一次次抗争后,我们彻底撕破了脸,这次为的是我自己的“小虚荣心”,想在高二升高三这么特殊的时期弃文从艺,跑去学播音主持。母亲这么多年的怒火终于抑制不住了,把所有的不愉快和责任都推在了父亲身上,她觉得是因为父亲的放任、不负责、爱面子,才让我变得和他一样自私、善做主张、不计后果。可那几天的父亲,也不和母亲吵,就和平常一样早出晚归,忙着工作。母亲的怒火就像打在了沙包上,只能在房间里哭着抹眼泪。
在我觉得抗争无果想要放弃时,父亲把我叫到了书房,拿了几本语言类的书给我,书上面放着一叠钱。他说他查了资料,我得找个专业的老师系统学习一下,这半年好好备战艺考。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彻底打开了我从小的心结。他说他不是一个会表达的人,这么多年,他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他情商不高,教不了我什么,只能教我一些他认为对的人生道理。他没有母亲说的那么热爱工作,他只是觉得做一行爱一行,既然干了,就要干好,自己的错误不能让别人买单,可是没想到还是因为工作让孩子摔断了腿,他懊恼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
大学毕业,和家人喝酒,父亲还是不怎么说话,只是笑着喝酒,家里的亲戚都打趣说:“老刘一辈子老老实实不爱说话,今天这么开心的日子都不说话。”他还是一脸微笑地端着杯子,轻轻说一句“高兴”。我知道,他是真高兴,只是他不爱说话,也不知道怎么说,生怕说错话。
父亲这辈子,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不贪不奢,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只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是他让我明白,人格是个人的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骨气,永远成不了大事......
在送我去和田支教的路上,父亲一路沉默不语,我们在检票口互相拥抱的时候,他使劲地抱了我一下,拍了拍我的背,说有空多给你妈打电话。我从检票口进去的时候,突然听见他喊我,隔着栅栏,我看见他满脸泪水地大喊:“丫头,好好的。”
那天晚上,我躺在火车的硬卧上,刷到了他的朋友圈。那是他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朋友圈,上面赫然写着“转眼间襁褓里的女儿已经快25岁,现在的她带着新身份踏上了远去的火车,希望我的女儿能永远怀揣着赤子之心,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处理好公和私、是和非、正和邪的关系,行得端、走得正。路还长,别害怕,爸爸与你同在。”(库尔勒市纪委监委 刘铮 | 责任编辑 郭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