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星期四。
“请配合我们测量体温。”
“请出示你的身份证,配合我们做好登记。”
“请问你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
这是我到社区当志愿者以来,每天重复最多的几句话。
站在小区门口做车辆、人员出入检查,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为小区居民订购生活物资、快递“站岗”,或“跑腿”为居民送菜、送药,购天然气、购电……这是我当志愿者每天的基本工作。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战“疫”至今,虽然忙碌,但我坚信,牢牢守住社区这道防线,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说起居民的配合情况,开始一两天,大家意识明显不强。总有几个熟面孔,每天找各种理由出来闲逛。
“快回家,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别在外面呆着。”每次在我的催促下,他们应着“嗯嗯嗯……”转身上了楼。
次数一多,他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楼下渐渐没了他们的身影。
那天,我拿着小喇叭楼前楼后做疫情宣传,一位身形瘦削的蒙古族中年大哥看见我后急忙走了过来。
“同志,我想带我儿子去医院看病。”因为焦急,他语速很快。
“别着急,慢慢说。”我连忙安抚他的情绪。
原来,这位大哥家一岁多的儿子,已经嗓子发炎、咳嗽两三天了,吃药也没好转,他怕病情恶化,一时慌了神。
得知实际情况后,我向社区主任潘雪峰做了汇报。潘雪峰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上报了情况,并预约了救护车。
我赶紧给大哥打电话。“半个小时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120救护车会来接你们去医院看病,记得准备好就医时要带的证件和衣物。天气冷,给孩子多穿点。”
当大哥一家三口坐进救护车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志愿者工作虽细琐繁多,但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敷衍不得、懈怠不得、退缩不得。
看着有位大姐两次下楼扔垃圾都是戴着布口罩,我忍不住上前提醒:“大姐,布口罩防护效果要差一些,出门最好佩戴医用口罩。”
大姐犹豫了下,有些为难地说:“没有买上一次性医用口罩,我也知道这个防护效果不太好,但没有办法。”
我摸了摸口袋里刚发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拿出来送给了大姐。
“同志,我刚电话订购了10桶5L的矿泉水和1个星期蔬菜水果,我肾不好不能提重物,我家在四楼,你能帮我搬上楼吗?”一位大哥找我帮忙。
“当然可以。”我爽快地答应了。
东西有些多,上上下下好几趟才搬完。想想大哥家未来一个星期生活物资储备充足,呆在家里不出门也没有后顾之忧,也就不觉得累了。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战“疫”至今,虽然忙碌,但我坚信,牢牢守住社区这道防线,就是为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最终胜利添了一块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静县纪委监委 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