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创新推出“警司网联动”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从共治、精治、善治三方面入手,不仅把矛盾化解在了基层,还与群众拉近了距离,赢得了百姓好评。
刘晓晓 / 文
“矛盾能找到说理的地方、纠纷能找到调解的去处,问题不仅能在家门口解决,还解决得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我们服!”提起乡里的人民调解工作,博湖县塔温觉肯乡敖瓦特村党支部书记徐建才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塔温觉肯乡创新推出“警司网联动”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从共治、精治、善治三方面入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获得百姓好评。
探索治理渠道提升共治水平
“谢谢你们帮我们解决了矛盾,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村民帕某拉着调解员的手激动地说。
2023年3月,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根村村民帕某走进自己承包的农田里为春播做准备,不承想,同村村民努某也在这块地里准备耕种,两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帕某说:“2022年12月,我从同村村民阿某那里以1.6万元的价格承包了8亩地,承包期两年。当时,地在阿某母亲名下,主导承包的是阿某,他母亲也同意,三方签订了承包合同。不久后,阿某不幸意外中毒身亡,他的哥哥努某才知道土地被承包了,也没沟通就准备强行耕种。”
该村监察信息员一面和警务室民警开展现场调解,一面上报乡纪委启动“警司网联动”机制,通过预判会制定协调解决方案。
纠纷调解现场。刘晓晓供图
“警司网联动”机制是塔温觉肯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创新之举。监察信息员做矛盾纠纷“吹哨人”,警务干警、司法干部、网格员共做“排头兵”,乡纪委牵头各支后方力量统一号令,由“单打”变为“齐上阵”,实现基层治理共治局面。
很快,一支由干警、司法所干部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召集两家人“面对面”调解。根据努某的诉求,帕某出示了土地承包合同,可是看到帕某、阿某以及母亲三方的签名,努某依然不认可,只表示想自己种这块地。
“这份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保护土地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调解员的耐心劝服让努某的情绪舒缓下来,通过宣讲法律条文,双方协商由努某归还帕某1.6万元承包费,8亩土地由努某耕种,剑拔弩张的两家人也言归于好。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精治水平
春风化雨式的情理劝解让群众感受到了基层组织传递的汩汩暖流,公平公正的法理调解更令群众明白了如何进行维权。
塔温觉肯乡党委书记董智勇介绍,“警司网联动”机制是针对矛盾纠纷、热点难点、疑难信访、风险隐患等问题,机制前移,畅通信息入口,做到服务群众“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好事”,实现服务群众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实施两年来,全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03起,化解198起,化解率达97%。
“都是邻居,为了几千块钱反目,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咋相处呢?”调解员拉起双方的手说:“来,握个手以后还是好兄弟!”
这是一起“跨县邻居”劳务纠纷。
刘某是塔温觉肯乡克日木哈尔村村民,艾某的家则在焉耆回族自治县五号渠乡下五号村,两家刚好在两县交界处,相距几百米,这对“跨县邻居”也时常在生产生活中打交道。一次,刘某雇佣艾某给自家修渠,工钱算下来应是11000元,可刘某只支付了7000元,余款一直不支付,艾某多次催要未果,主动找到塔温觉肯乡申请调解。
“警司网联动”协作部门立即与克日木哈尔村村委会对接,合力对双方开展调解,从民族团结、邻里关系释法教育,促成了和解协议,让刘某支付了剩余的劳务款,俩人也和好如初。
在“警司网联动”机制下,塔温觉肯乡以乡党委牵头主抓,以警务、司法和“五办”(纪检监察办、党政办、党建办、经济发展中心办、社会事务保障办)通力协作精准分流,以“六中心”(综治中心、社会保障中心、村镇规划中心、农业发展中心、文体广电中心、农村经济中心)合力协调精准服务。董智勇说:“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全乡上下已经形成对群众矛盾纠纷人人关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调解的社会态势。”
矛盾解决后,群众送来锦旗。刘晓晓供图
目前,塔温觉肯乡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了“三下降”“三提高”“三不出”的良好格局。“三下降”即民转刑案件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信访案件下降,下降率均达到了87%。“三提高”则是提高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调解结案率、提高信访案件调解结案率,各项都达到了100%,真正实现了“三不出”,即小事不出组、中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夯实治理机制提升善治水平
如何让“警司网联动”在落地生根后更快实现根深叶茂?塔温觉肯乡乡党委要求,乡纪委靠前监督,不断健全警务、司法工作机制,根据调解案例类型,建立了受理排查、分析研判、合理分流、限期调处、跟踪回访等5项机制,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还推出了《网格化服务中心奖励》等10项激励机制,以实现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调解,更快为群众排忧解难。
“哈尔恩格村的3户村民因为承包土地的事发生了争执。”2023年12月29日,收到群众报告的线索,乡司法所所长牛永成率先赶赴现场。
2022年11月底,村民令某口头协议将自家的8亩地转包给了村民朱某,年承包费为3200元,一年后,令某却提出每亩承包费由400元涨到1300元,朱某便不愿意再继续承包。于是,令某一面向朱某索要前一年的承包费,一面和村民张某商议承包事宜,可朱某一直拒绝支付,理由是秋收后他自行在8亩土地里施了肥,价值1700元,要从承包费中扣除。
一笔肥料款,引发了一场3户村民的矛盾纠纷。“当时,三家十几个人吵得面红耳赤,矛盾的焦点就在这笔肥料款上。”看着事态逐渐升级,牛永成从法律角度耐心调解,和村干部一起与三家代表进行了和谈。
牛永成很快帮助三家村民捋清了矛盾的症结所在,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三方达成协议各承担肥料款的三分之一,这起纠纷也顺利调解。
法入情理、律入心田。一起起矛盾就这样在当地各级干部的合力、协力、通力下化解了,当地群众纷纷感慨:“在老百姓看来,有些棘手的纠纷很难找到解决办法,可是基层干部都能顺利解决。”
博湖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梁顺利表示:“今后,博湖县将继续加大力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因地制宜创新更多社会治理新思路,彻底打开社会综合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和扩大服务速度、深度和广度,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使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