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要闻

    榜样丨“永远在路上”的尖兵——记自治区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巴州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

    发布日期:2023-02-07信息来源:自治州纪委监委浏览次数:0

    他们仅有8人,却承担着两个县市、一个开发区、30余个州直部门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他们不畏艰辛多线作战,一手抓监督执纪、一手攻坚大案要案、一手还要夯实基层队伍……


    这个集体就是巴州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

    近年来,第一监督检查室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聚焦主责主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恒心,认真履职尽责,全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第一监督检查室被授予“自治区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_home_user_桌面_榜样_一室_2.州纪委监委一室_自治州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干部集中观看《榜样》专题片.jpg


    自治州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干部集中观看《榜样》专题片

    精准用力提升监督质效


    监督检查室的首要职责是监督,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强化政治监督。

    近年来,第一监督检查室把政治监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明确重点监督内容,以“清单式”监督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监督检查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

    在突出强化政治监督的同时,第一监督检查室着力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精准发力。三年来,第一监督检查室开展监督检查86次,发现督促整改问题861条,受理问题线索539件,立案查处10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2人。

    “有了重点事项清单,就等于有了‘施工图’,让纪检监察干部‘按图索骥’,精准监督发现问题,推动责任落实。”第一监督检查室主任郑平感慨地说。

    该室的防区大、线索多、任务重,监督检查既是矛盾的前台,也是关注的焦点。为发挥监督的最大合力和效能,第一监督检查室启动“室组地”联动协作机制,探索并推行联动问题线索分析会工作模式,多层级协同发现和处置问题线索,让监督更精准也更有力。

    “注重细节,才能把监督检查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你们看这份材料:‘某企业在申报项目时,资料上报相关主管单位却了无音讯,导致企业老板跑了3个月才获得审批,严重影响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我们监督的重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不久前,在第一监督检查室和州纪委监委驻州政办纪检监察组开展的“室组地”联动问题线索分析会上,大家边看材料边讨论监督检查工作思路。

    通过对这条线索的跟进发现:原来是一名党员干部未按规定时间审查该企业资料,导致企业3个月才办理完相关手续,明显属于履职不到位。目前,该纪检监察组已对这名党员干部违反工作纪律立案审查。

    “室组地”联动问题线索分析会推行以来,先后开展70场次。第一监督检查室干部艾可然木·托乎提深有体会地说,“针对发现问题线索能力弱、监督检查乏力等问题,这种因需施教的‘硬招’‘实招’,真正实现了监督检查从‘一指用力’到‘聚指成拳’,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其效果显著,对口派驻纪检监察组、县市监督与办案质效明显提升。”

    在大案要案中磨炼战斗力

    “‘监督检查和大案要案,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工作安排,第一监督检查室接到自成立以来的第一起留置案件办理任务。

    成立专案组、确定专案人员……一切准备就绪。2022年5月,审查调查对象被留置。由于留置对象纪法意识十分淡薄,自认为已经退休,涉及的又都是多年前的事,面对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教育,留置对象仍抱着侥幸心理拒不承认。但专案组工作人员毫不气馁,越挫越勇。

    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是这个集体的风貌。攻破大案要案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压力、高强度、快节奏……

    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室干部刘毅在外围核查中,调取了留置对象的家庭成员银行账户信息,发现留置对象家属与一家企业老板存在大额资金往来,以此为契机,对案件背后的共性问题加强研究,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终于找到突破口,查清了留置对象受贿事实。

    当事实摆在面前,留置对象再也无法狡辩,瘫在椅子上,开始交代自己的问题。最终,留置对象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取消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有了办理第一起留置案件的经验,第一监督检查室连续作战,又参与办结另外两起留置案件。只要把任务交给这支能征善战的集体,他们就敢于冲锋、勇于硬拼。

    在传帮带中锻造“生力军”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三年来,第一监督检查室深入践行“办案培训一体化”理念,同时注重强化科学定岗、发挥专长和多岗位锻炼,积极探索“干中学、学中干”模式,按照制定的“传帮带”计划,已为对口联系县市培养了54名业务能手,全方位打造出“硬核”监督执纪执法队伍。

    24岁的陈金强是博湖县纪委监委干部,2021年11月到第一监督检查室跟案调训,由副主任王海江负责帮带。自此,陈金强与王海江几乎形影不离,外出调证、核查谈话、制作谈话笔录、撰写纪法文书,无论干什么、走到哪里,王海江都带着他手把手地教。很快,陈金强的业务能力在跟案调训的干部中脱颖而出。

    有一次谈话任务,王海江专门让陈金强来主谈,陈金强做足功课,制定详实的谈话提纲。走进谈话室,面对被谈话对象,他运用平时学到的谈话技巧和应变办法,沉稳地与被谈话对象开展“博弈”,几个回合后,被谈话对象终于开口交待。

    陈金强初次“亮剑”首战告捷,不仅提升了他的业务能力,也坚定了他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第一监督检查室的干部陈俊和姜梦雅作为陈金强朝夕相处的伙伴,更见证了他四个多月成长历练的全过程。他们说,陈金强十分珍惜跟案调训机会,他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办案经验逐渐丰富,逻辑思维和文书能力也获得了提高。如今,他已成为博湖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负责人。

    “我们计划再用三到五年时间,针对对口联系县市没有办案经验、新入职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只有夯实了基层的监督执纪执法队伍,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同向发力、高质量发展。”第一监督检查室副主任赵明说。

    在州纪委监委问题线索分析研判会上,第一监督检查室一次就有30个问题线索……正如郑平所说:“我们是‘永远在路上’的执纪执法尖兵。”

    一支队伍就是一把利剑,一个案件就是一段路程。

    在新征程上,第一监督检查室始终发扬不畏艰辛、团结奋进、担当作为、敢于亮剑的精神,保持永不懈怠、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工作常态,不负使命、勇毅前行。(巴州纪委监委 刘晏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