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农村,17岁参加工作,24岁升为副处,年纪轻轻就多次被任命为重要岗位的“一把手”。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的原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朱清敏违纪违法案剖析中,朱清敏耀眼的履历令人羡慕,可恰恰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的优秀青年,退休之际却沦为阶下囚,惊诧之余让人倍感惋惜。
回看朱清敏的堕落历程,他从一个年轻有为的有志青年,逐步变成欲壑难填的贪腐之徒,这与他不严的家风脱不了干系。朱清敏珍惜亲情,感恩父母,这既是他的铠甲也是他的软肋。因愧对妻子,便默许她收受“牌友”贿赂;因孝顺母亲,便收取围猎者“雪中送炭”递来的尽孝钱;因疼惜父亲,便多次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以感恩其对父亲的悉心照料。就这样,从几千到几十万再到上百万,从绝不收到别人给再到主动要,朱清敏正是因为在亲情面前犯了糊涂,才渐渐走向不归路。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往期曝光的违纪违法案例中,像朱清敏这样看重家庭的“好丈夫”“好儿子”“好兄长”不计其数,他们最终的结局无不令人感到叹惜,恩爱夫妻沦为阶下囚、兄妹手足共聚牢狱、年迈父母挥泪如雨、狱中之人抱憾终身......亲情确不可负,但用逾越红线和超越底线为亲人换来的这些“好处”,除了能带来那么一丁点儿短暂的快乐外,只会让自己所爱之人为此痛不欲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党员干部身负重担,舍小家为大家,“白加黑”“五加二”,积极投身党的建设事业,因而牺牲了对家人的陪伴,忽略了对父母子女的照顾,心存愧疚是人之常情,想要弥补更是无可厚非。一边是触手可及的物质条件,一边又是严厉的党纪国法制约,可见,这种关键时刻所做的选择极为重要,倘若犯了糊涂,便成了“围猎者”的“棋子”,越陷越深不说,反而只能对“围猎者”言听计从,唯唯诺诺,最终沦为不法商人的“提线木偶”,斯文扫地、尊严尽失。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党员干部应过好亲情关,增强政治定力,时刻锤炼自身党性,努力做到严私德、明大德、守公德。同时,面对亲情要提高警惕,不能为“枕边风”“桌上语”“家中情”模糊了公私界限,要引导教育亲人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在生活中关心亲属不逾规,切不可因亲情作用下犯糊涂,奔了“钱途”而丢了前途。
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白来的好处,必然隐藏着难以忍受的悲痛和无法承受的负担。党员干部在亲情面前务必保持警醒与定力,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只有清正廉洁,才有真正的尊严和做人的底气,否则被人套牢,不仅辜负了自己,更伤害了亲人。(库尔勒市上户镇纪委 邵文华 | 责任编辑 郑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