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还没有支付,为什么会写在11月支出项里?”日前,和静县巴音郭楞乡巴音郭楞村监察信息员尼曼才仁照例查看村务公开栏新张贴的公开信息,对11月的指出项目前提出了质疑。
“这笔钱是村里开会同意支付的,属于货到付款。虽然购买的办公用品还没收到,但这本就是11月开的会,于是就安排财务写到11月了。”该村支部书记新巴依尔解释道。
“那应该按照货到付款的时间再报财务支出,这采购物品还没送到,实际也没付钱,明显不符合财务支出规定。”尼曼才仁不依不饶。
一直点头的新巴依尔当即表态:“马上整改。”围观的群众连连点赞,对尼曼才仁竖起大拇指。
今年以来,巴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进纪检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把配齐配强村级监察信息员工作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村级监察信息员变身群众身边的“监督哨”,开展日常监督、廉情信息收集等工作。目前,全州93个乡(镇)410个村(社区),共聘请1778名村级监察信息员,实现监察监督全覆盖。
为延伸监察监督触角,今年上半年,巴州纪委监委专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纪委监委<关于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办法》,内容之一就是完善村(社区)监督机制。
各县(市)纪委监委根据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措施,为村级监察信息员提供必要的履职保障。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建立健全与村(社区)党组织纪律委员、监察信息员经常性联系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加强工作指导和教育管理监督。村(社区)对照权力运行程序,建立“小微权力”运行实情记录表,把每一环节运行实际情况详细登记在实情记录表内。通过上述举措,确保权力行使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推动“小微权力”运行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人员配齐了,制度定好了,如何指导规范履职,发挥监察信息员的“监督哨”作用?巴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纷纷出实招:在组织监察信息员培训班的同时,安排纪检监察干部下村手把手讲政策、教方法、传经验、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不仅提高了村级监察信息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及时帮助村级监察信息员解决不会干、怎么干的问题,有力激活基层监督的活力。
“通过做实基层监督,让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切实受到监督约束、感受到严管厚爱;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事有人管、利益有人维护,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据巴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补齐基层短板、提升整体监督能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巴州纪委监委 古力米热)